做饭的5个坏习惯 让营养跑光光

2016-11-07 10:01:22出处:其他作者:朵妈亲子时光

我要分享

  相信很多妈妈都一样,自从有了娃以后,吃饭不再是一件可以将就的事情。为了孩子的健康,不会轻易带孩子到外面吃饭,再辛苦也要亲力亲为。然而,很多妈妈在给孩子做饭的时候,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太好的习惯,无意中坑了自己的娃。以下这些习惯,你有木有?(关注微信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事)

做饭的5个坏习惯 让营养跑光光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1、习惯先切后洗

  朵妈一个朋友伶伶妈,刀工很好,但每次都喜欢先切菜再洗菜。然而这样会使切开后的蔬菜与水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导致很多水溶性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大量流失。

  正确做法是,应该先仔细洗好菜,并尽量将水分甩干后再切。

  2、切好菜后,慢慢炒也不急

  有些妈妈做饭的时候,喜欢把所有食材都切好以后,再一样一样慢慢炒。实际上这样做,很容易导致一些易氧化的营养物质大量流失,如维生素B族、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E等。尤其是给孩子做的菜,通常会切得很细,菜和空气接触的面积非常大,如果切好后迟迟都不炒,那么营养素就要大大损失了。

  因此,不管是给孩子做菜,还是给家人做菜,都是现切现炒最好。

  3、把菜切好,再放热水里焯

  都知道把菜放到开水中烫焯,可以去除蔬菜上面的农药残留和草酸等物质,但很多妈妈习惯把菜切好后,再放热水里焯。这样做的确能去除农药残留和草酸,但由于菜和热水的接触面积大,蔬菜中的营养成分也被“焯”掉了。

  正确做法是应当先焯再切,同时焯菜时用水量要多,这样可以缩短焯水的时间,减少营养流失。

  4、等油冒烟了再放菜,这样味道更香

  等油冒烟了再放菜,炒出来的菜味道更香,这个常识相信大家都懂。但是等油冒烟后再放菜,这时锅里的温度就达到了200度以上,不仅破坏了很多菜中的维生素,同时油脂中也含有多种有害物质。

  因此给孩子做菜,最好采用“热锅冷油”的方法,即锅烧热倒入冷油,油入锅后马上倒入食材,这样能更好地保留食材中的营养,使菜更清淡健康。(关注微信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事)

  5、佐料不是盐,多放一点也没关系

  孩子1岁后,饮食开始逐步向幼儿阶段的饮食过度了,这时不少妈妈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饭,炒菜时会加一点佐料,认为佐料不是盐,多放一点也没关系。但是,我们常见的豆瓣酱、酱油、鸡粉等,当中就含有大量的盐。虽说孩子此时可以开始吃盐了,但饮食仍然不能太“重口味”,妈妈们要留心佐料中“隐形盐”的存在。

二维码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