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需谨慎!各位家长们的“三观”正吗?

2017-05-26 09:54:26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标签: 儿童用药
我要分享

  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许多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肝、肾等解毒和排泄功能尚不健全,一旦药物服用不当,十分容易给宝宝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外加有些家长没有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导致在给宝宝服用药物方面存在疑惑,致使乱用药或是不按疗程用药,给宝宝的健康带来威胁。

1

  人群观——儿童≠“缩小版”成年人,儿童需用儿童药

  药品的说明书中都标有适用人群,盲目给宝宝服用成年人的药物,可能会引发诸多不良后果。儿童和成人用药的成分和要求并不一样,如果按照换算方法,有些药片宝宝只能服用1/4片或者1/8片,要做到精准切分,难度会非常大,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不同时期的孩子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也不同,因此,仅按照体重、年龄或体表面积来换算要药剂量并不科学。另外,儿童的肝、肾的解毒和排泄以及血脑屏障等功能都没有发育成熟,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会比较差。

  宝宝特殊的生理特点决定了用药的复杂性。因此,在给宝宝用药方面家长要十分谨慎才行。针对宝宝的症状,在咨询医生的情况下,选择适合的儿童药,同时还要确保剂量的准确性。另外,一些特殊的药物,大人可以服用,但是宝宝不可以,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完成,以免出现致聋、阻碍骨骼和牙齿发育的现象发生。

  身份观——国外的≠质量上乘,安全有效才是关键所在

  很多家长在宝宝的用品选择上认为,国外的产品会比国内的产品质量好,更有保障。因而导致部分家长在药品、营养品的选择上,也有着同样的认识,认为国外的比国内的更加安全,宝宝服用起来也会更放心。加上一些代购、微商的狂轰滥炸式的观念输送,导致一些家长频繁为孩子选购国外营养品,甚至还有药品。事实上,宝宝服用这些产品存在很大风险。首先,由于语言文字不通,家长无法通过说明书精准获取用途以及用法用量。其次,由于网上商家缺乏监管,很难保证产品质量,也很难及时获得不良反应信息,反而给孩子带来隐患。最后,如果一旦服用发生问题,消费者维权的难度较大,无法用正当手段来保证权益。

  最重要的是,各国整体营养水平不同,补充建议和配方要求也会不同,国外的产品是针对本国营养状况研制的,并不适合中国宝宝。就拿补充维生素AD来说,网上有大受妈妈们追捧的网红产品,但更适合中国宝宝营养需求的是国内产品(以伊可新为代表),其中维生素A与D的比例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其配方成为《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的推荐用药。而且伊可新选用高纯度的进口维生素A和维生素D,并且剂量符合权威机构推荐标准,是宝宝成长发育所需的需求量。伊可新OTC药品(即非处方药)的身份,与保健食品、普通食品在有效成份含量、审批标准、生产工艺、临床效果上都存在着明显区别。OTC药品的产品批准文号是国药准字,执行标准是根据《中国药典》来生产执行的,科学配比,生产流程极为严格,能够保证绝对的安全性。

  认识观——抗生素≠万能药≠洪水猛兽,需树立正确观

  有时候家长对于用药的态度也会对宝宝造成影响,比如很多家长将抗生素视为“洪水猛兽”,不管是否有医嘱,果断盲目排斥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然而,在不遵医嘱的情况下随意停掉或换掉抗生素类药,对宝宝的病情可以说有害无利。还有一种家长,对抗生素“来者不拒”,认为必须输液才能病情好转的也大有人在,殊不知滥用抗菌药不仅对疾病的治疗没有帮助,反而会增加抗菌药耐药的几率,导致孩子一旦真正需要抗菌药治疗时,却没有有效的药可以用。

  还有一些家长过于担心宝宝,哪怕宝宝有一点小小的感冒咳嗽,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给宝宝喂药或是往医院跑,殊不知这样反而会破坏宝宝自身抵抗力的形成。而且在反复跑医院的过程中,还容易导致宝宝身体受到其他病菌侵袭,并且易造成身体疲惫,导致孩子抵抗力下降。因此,面对孩子生病或身体有异样时,家长要保持理性,不要随便盲目用药,并且也不能随意增减剂量和疗程,并需时刻留意宝宝的病情变化。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