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哭?

2008-10-12 00:00:00出处:pckids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第3章 宝宝为什么哭?

  建议九 宝宝的哭声

  “撒娇”、“生气”、“饥饿”、“困倦”、“难过”……

  心情不同,哭声也不同。

宝宝为什么哭?

宝宝为什么哭?

  安稳地、香甜地睡着的宝宝就像天使一般惹人喜爱,可是,一旦哭闹起来,宝宝就会变身成为一个小小的恶魔。面对宝宝无休无止、似乎用尽全身力气的大哭,任何一位母亲或父亲都会感到无比头痛。

  “宝宝哪里痛吗?”“是不是生病了?”“为什么哭个不停呢?”……

  把哭闹的宝宝抱在怀里、轻轻地摇晃、想尽办法安慰他们,可依然无法让他们的哭声停下来,这时,父母难免会感到急躁和不安。也许有的母亲会想:我真的适合做母亲吗?甚至失去做母亲的信心。尤其是初为人母的女性,更容易产生这样的困惑。

  不过,请您试想一下,对我们成年人来说,刚刚交往几个月的朋友,有时我们也无法完全了解对方的心情。那么,更何况是还不会说话的宝宝呢,我们更不容易了解他们的心情。因此,首先要相信自己,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要耐心地和宝宝相处,在相处的过程中,相信您和宝宝之间的相互了解一定会越来越深入。

  ◎宝宝通过哭泣来保护自己

  接下来我将为初为人母、初为人父的朋友们介绍一些了解宝宝心情的小窍门。这些小窍门,就是观察宝宝“哭泣方式的差异”,来判断他们究竟在“诉说”什么。

  当宝宝感到疼痛或患病时,会通过哭声向父母求救(这种情况下,一般为尖锐、剧烈的哭声),但通常情况下,宝宝只是通过哭声告诉大人“我肚子饿了”、“困了”、“尿布脏了”等“小状况”。

  宝宝用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要求,想让大人帮助自己尽快摆脱“麻烦”,可以说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而且非常有效。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这也是他们与大人交流的唯一方式。

  放声大哭,是宝宝吸引大人注意的手段,通知大人自己有事需要帮忙。几乎所有人都不会对婴儿的哭泣置之不理,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宝宝,一定是“随哭随到”。一旦要求得到满足,宝宝就会露出笑容,像是在说:“就是这样,能不能再来一点。”

  ◎哭声可以表达5种心情

  我所在的长崎大学医学系的研究小组,曾经找到20名志愿者,她们都是生产不久的母亲,我们到她们家中观察婴儿的哭声以及当时的状况,并对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然后将婴儿的哭声与当时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我们想知道婴儿在撒娇、饥饿、困倦等各种状况下所发出的哭声是否存在差异。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婴儿在“撒娇”、“生气”、“饥饿”、“困倦”、“难过”等不同心情状态下,所发出的哭声是不同的36。声音的高低(频率变化)及其变化模式、强弱(音量变化)及其变化模式、速度等都是不同的。

  我们收集了婴儿“撒娇”、“生气”、“饥饿”、“困倦”、“难过”等不同心情状态下的哭声,并根据这些哭声的特征,研发出可以自动判别婴儿哭泣理由的程序。这一程序的准确率为66%(是盲目判断的准确率的3倍),基本上可以判读婴儿哭泣时的心情。目前,我们正准备将其应用在育儿和临床领域。

  为了帮您简单地理解宝宝哭声的“含义”,接下来我将按照宝宝的“倾诉内容”,分别介绍他们哭声的特征(主要是声音的高低)。

  ◎“撒娇”时哭声的特征

  “抱抱我吧!”“好无聊啊!”当宝宝想向父母撒娇时,发出的哭声比较高(与“困倦”、“难过”时的哭声相比)。也许因为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这种情况下的哭泣大多不会流出眼泪来。

  ◎“生气”时哭声的特征

  当“没有找到好玩的玩具”、“尿布湿了,很难受”的时候,宝宝就会“生气”甚至“发怒”,此时发出的哭声与“撒娇”时的哭声相比,声音更高,而且尖锐、刺耳。通俗地形容,就像被火烫到似的。另外,也许是过于亢奋的原因,有时也会产生反作用,所以时而也会夹杂一些低音。

  ◎“饥饿”时哭声的特征

  当宝宝肚子饿了,想吃奶的时候,发出的哭声大多混有“m”音。此时宝宝的哭声中,大多伴有类似“manma”、“ma—ma”的呼唤声。有趣的是,不管说什么语言的国家,婴儿时期饥饿的时候,大多都会发出混有“m”音的哭声。

  ◎“困倦”、“难过”时哭声的特征

  宝宝“困倦”、“想睡觉”时的哭声,比“撒娇”时的哭声稍微低沉一点。当因为“妈妈不见了”、“妈妈都不抱我”而感到“难过”时,宝宝的哭声还要更加低沉一些。

  ◎宝宝哭时也很可爱

  对初为人母、初为人父的年轻夫妇来说,刚开始和宝宝“打交道”时,想通过哭声判断宝宝的心情,也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不要失去信心,只要有足够的耐心,经常测量宝宝的体温,观察他们的尿布,通过抱、喂奶等方式多和宝宝“交流”,多积累“宝宝哭泣→分析宝宝哭泣的原因→满足宝宝的要求→宝宝停止哭泣”的经验,渐渐地,就可以了解宝宝到底是“困了”、“饿了”、“生气”,还是在“撒娇”。

  宝宝哭泣自有他们的理由,绝不是为了刁难父母才哭泣的。父母也没有必要对宝宝的哭声提心吊胆、惴惴不安。随着育儿经验的不断丰富,父母就可以通过哭声判断出宝宝的心情以及他们的要求了,到那时,您也许会发现其实宝宝哭的时候也很可爱。如果能够理解宝宝哭泣的原因,那么父母就不会再对宝宝的哭声感到厌烦,而会用更加开阔的胸怀来对待自己的宝宝。

  关键点:

  宝宝哭泣,有他们自己的原因,例如“撒娇”、“生气”、“饥饿”、“困倦”、“难过”等。不同的哭声有不同的诉求,父母要学会通过哭声判断宝宝心情的本领。

  专栏

  宝宝睡眠的不可思议之处

  宝宝不睡觉的理由以及哄宝宝睡觉的方法

  宝宝不会和成年人一样进行“深度的有规则的睡眠”,他们的睡眠浅但时间长,醒来的次数多。出生后3个月的婴儿,睡眠没有昼夜的区别,一天要睡上14~18个小时。不过,睡上4个小时之后,他们的肚子就饿了,于是便要醒来吃奶。随着宝宝的不断成长,夜间醒来哭泣的频率就会逐渐降低,3~6个月大后,夜间就可以进行一次性长达5个小时的睡眠了。

  于是,有的父母便会问: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哄宝宝睡觉,或者有没有方法让他们夜间睡得更安稳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在白天要多对宝宝进行爱抚。比如,多抱他们、多喂奶、多进行按摩(请参见下一节中的介绍)等。通过爱抚,可使宝宝感到自己受关注,从而产生安心感和安全感。而且,白天把奶水吃饱后,夜晚就不会频繁感到肚子饿,也就可以安稳地睡觉了。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调节室内的光线。人体内的“生物钟”是以25小时为周期的,我们可以人为地制造24小时周期的光线环境,帮孩子掌握以24小时为周期的生活规律。比如,早晨起来便把宝宝房间的窗帘打开,让自然的太阳光照射进来,告诉宝宝现在已经是早晨了。天气好的日子里,还可以带宝宝外出做一些轻微的肢体运动(运动不要太强烈,否则容易引起宝宝兴奋,从而更加难以入睡)。晚上如果宝宝表现出困意,则要把室内光线调暗,让他们感觉到已经是晚上了,应该睡觉了。

  每个宝宝在睡眠方面也有自己的个性,哄宝宝睡觉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如果上述方法不适合您的宝宝,那么您就要多尝试,寻找适合自己宝宝的方法。

给孩子的牙齿套上“保护罩”   儿童意外的类型与处理原则   别让孩子逗引宠物,小心被咬

十万个为什么

  建议十感受性强的宝宝

  对于神经质、爱哭的宝宝,也有让他们停止哭泣的方法。

  父母要多学几种哄宝宝的手段。

宝宝为什么哭?

宝宝为什么哭?

  在建议九中,我向大家介绍了宝宝哭泣的原因,宝宝会用不同的哭声来向大人表达不同的要求。

  但是,也有一些宝宝经常放声大哭,而且一旦哭起来就很难停住,而且,很难找到他们哭泣的原因。这就是俗话所说的:“脾气大”、“肝火虫37附身”的孩子

  关于婴儿“脾气大”的状况,目前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我们暂且把这种婴儿叫做“感受性强的宝宝”。这样的宝宝,即使妈妈费尽心机也无法让他们停止哭泣,如果交给爸爸,则会哭得更厉害;还有的宝宝,只有妈妈能让他们平静下来,除了妈妈之外,即使是爸爸、爷爷、奶奶都束手无策;还有的宝宝,只要在妈妈怀抱里就乖乖的,可如果把他们放在床上想让他们自己躺一会,就会立刻哭闹起来,妈妈不得不再把他们抱起来。这样的宝宝给父母造成的负担是可想而知的。

  另外,有的宝宝对于抱的方式、摇晃的方向都是很挑剔的,所以当他们哭闹时,父母可以多变换些抱的姿势、摇晃的方向,直至找到他们最喜欢的状态。

  ◎感受性强是宝宝的个性

  对于神经质的宝宝,妈妈就会比较辛苦,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让他们保持平静。可是,这样不免又会受到周围人的批评,例如,“这个母亲对宝宝太过溺爱了”、“一直抱着宝宝,会让他养成不抱不行的坏习惯”……听到这样的批评,也许有的母亲会失去育儿的自信。

  感受性强的宝宝经常不高兴、哭闹,给父母造成负担的原因在于宝宝自身的气质、个性,而绝不是父母育儿能力有问题。

  宝宝之所以哭闹,一定是因为想要什么而没有得到。当宝宝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他们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可是出生之后,为了让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就必须自己采取行动。

  每个宝宝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不同的要求。如果他们的要求容易得到满足,就被称为“好养活的孩子”;反之,要求不容易得到满足的宝宝,则被称为“难伺候的孩子”。

  感受性强的宝宝,只是对我们平常所理解的“普通的照顾”不太适应,不过,不能因为婴儿时期不太容易适应环境,就给他们贴上“问题宝宝”的标签。

  ◎“难伺候的孩子”身上蕴藏着好的可能性

  感受性强的孩子是因为想和别人建立牢固的关系,才会用自己的方式拼命寻找一种交流方式。他们好像在用哭声告诉父母:“请不要用普通的方式和我交流,请换一种方式!”因此,这些孩子长大后,也会渴望和朋友、亲人之间建立一种浓厚、细腻的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感受性强的孩子会在父母彻底明白自己的意图之前无休止地反复“主张”自己的想法,这说明他们有坚强、倔强的意志,这种坚强、倔强的意志以后将会帮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由此可见,“难伺候的孩子”身上还是蕴藏着良好的品质和可能性的,只要父母耐心地对待这样的宝宝,仔细地摸索、寻找,一定能打开一扇与他们进行沟通的窗户。

  ◎哄孩子的方法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当宝宝不高兴、哭闹时,一定就是想让父母帮忙满足自己的要求,如果不是“饿了”、“困了”、“撒娇”等简单的要求,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就要多尝试一些方法,看什么方法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

  首先,我们来尝试有节奏地摇晃宝宝的身体,这样做有时非常受宝宝的欢迎。横向摇摆、上下运动都可以,还可以配上母亲喜欢的音乐,抱着宝宝跳舞也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当宝宝哭闹的时候,不要勉强他们不哭,应该意识到:宝宝想哭就让他哭吧,因为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和妈妈交流。然后耐心地安抚他们。但是,此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剧烈地摇晃宝宝的头部,否则容易造成脑内伤害。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使宝宝的身体摇晃,让他们感觉舒服,那就是带宝宝一起享受“开车兜风”的乐趣,这就需要爸爸出场了。而且,这里所说的“兜风”,不是开快车,首先要用安全带把宝宝固定在婴幼儿专用座椅上,然后放上轻松的音乐,缓慢地驾驶,这样一来,父亲和宝宝都能享受到“兜风”的乐趣。音乐可以选择节奏轻快的古典音乐,当然,只要不是过于激烈的音乐,选择父亲喜欢的其他音乐也可以。

  ◎按摩、爱抚、喂奶都有安抚宝宝的效果

  按摩、爱抚等肌肤接触都对安慰宝宝有很好的效果。所谓婴儿按摩39,还不同于普通的揉搓,在婴儿的腹部或胸部,施加轻微的压力,以划圆圈的方式进行按摩。

  再有,母亲把宝宝抱在臂弯中,用另一只手臂遮护住宝宝的身体,然后进行哺乳,同样可以起到稳定宝宝情绪的作用。

  另外,父亲不妨尝试一下父亲版的“袋鼠保育法”(请参见“建议十三”),这样可以让宝宝直接通过肌肤接触感受到父亲的温暖。

  首先,爸爸脱去上衣,平躺在床上,也脱去宝宝的衣服,只剩尿裤,然后把宝宝放在爸爸的肚子上。这样,父子之间就可以通过肌肤接触互相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宝宝还能感受到父亲呼吸时腹部的上下起伏。不过,宝宝的体温调节能力还比较差,为了防止宝宝着凉,最好给宝宝盖一条毛巾以保暖。

  在泡澡的时候,妈妈先进入浴缸,然后从爸爸手中接过宝宝,接下来把宝宝横抱在胸前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宝宝既可以体会到妈妈肌肤的感觉,还能体验到温热的洗澡水的浮力,这时宝宝的心情一定特别好。

  上面介绍的几种安抚宝宝情绪的方法,对任何宝宝都有效,其实,只要您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就能找到适合自己宝宝的最佳方法。

  养育“感受性强的宝宝”是非常辛苦的,可是这份辛苦绝对难不倒年轻的父母。只要有自信、有耐心,夫妻之间相互鼓励、相互配合,就一定能获得满意的育儿效果。

  爱,不是单方向的,只要父母对宝宝充满爱,带着爱心去培育自己的宝宝,那么宝宝也会回馈给父母

  关键点:

  只要父母选对方法,神经质的宝宝也可以变得很乖。摇晃、按摩、爱抚……总有适合您宝宝的方法。

  专栏

  气味的不可思议之处

  奶奶(外婆)的气味可以缓和宝宝的抑郁情绪

  奶奶(外婆)可以说是育儿的专家,但是,宝宝的妈妈从奶奶(外婆)那里获得的并不只有育儿方面的建议,还有奶奶(外婆)身上所特有的气味。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奶奶(外婆)身上的气味,可以使人获得“安心感”。

  美国莫耐尔化学感觉中心的陈博士对300名20岁左右的青年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是有关人体的气味。调查结果表明,奶奶(外婆)的气味有缓和抑郁情绪的作用。

  在调查中,陈博士用纱布收集少男、少女、男大学生、女大学生、高龄男性、高龄女性腋下的气味,然后让300名调查对象分别闻这些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身上收集的气味,再针对“气味的性质”和“气味对情绪的影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缓解抑郁情绪方面,高龄女性的气味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最高票数。当然,这个实验是以20岁左右的青年学生为调查对象,不过,我想对于缓解婴儿的抑郁情绪,奶奶(外婆)的气味肯定也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近些年来,在幼儿和少年中,抑郁症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此,一种叫做SSRI(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入抑制剂)的抗抑郁药物被开发出来,这种药物由于副作用比较小,所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少年儿童的抑郁症。但是,很多学者经过观察和分析,报告说SSRI的使用使少年的自杀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对于少年儿童甚至婴幼儿的抑郁情绪,与其用药物治疗,不如奶奶(外婆)的“气味”和“爱”更有治疗效果。

  现代社会中,几代同堂的大家族聚居方式已经基本在城市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独立的小家庭,在这种现状下,孩子的妈妈从奶奶(外婆)那里学习育儿常识的机会少了;奶奶(外婆)帮忙照顾孩子的机会少了;孩子和奶奶(外婆)接触的机会也少了。因此,如果有可能的话,年轻的父母还是要向奶奶(外婆)多学习“育儿的智慧”,让孩子多接触奶奶(外婆)的“气味”。

给孩子的牙齿套上“保护罩”   儿童意外的类型与处理原则   别让孩子逗引宠物,小心被咬

十万个为什么

  建议十一宝宝的表情

  根据“表情+哭声”的组合,

  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宝宝的心情。

宝宝为什么哭?

宝宝为什么哭?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正确理解对方的心理、感情。但是,仅凭对方的语言,有时我们很难了解其真正的心情,所以,我们会从“表情”、“声音”、“肢体语言”、“眼神”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最后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来推测对方的真正心情。这是我们大人之间交流所使用的方法,尽管如此,最终还难免产生误会。那么,当对方是不会说话的婴儿时,恐怕他们的感情就更加难以理解了。

  关于婴儿感情的发育,目前说法不一,不过各种说法之间的差异也不算太大,只是时间上多少有些差异。总的来说,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具有“愉快”、“不愉快”、“吃惊”三种感情。其后的几个月里,在“不愉快”的感情中,会分化出“愤怒、恐惧、漠然的生气”以及“难过”。

  出生后6个月左右,婴儿就会产生“愤怒、恐惧、难过”(不愉快)和“高兴”(愉快)的感情。此时,宝宝的愤怒中已经具有攻击性的因素,恐惧中已经具有逃避性的成分,这两种感情之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界限。

  ◎宝宝的表情不会说假话

  为了弄清婴儿到底是何时产生感情的,我们进行了一项根据表情读取感情的研究。以婴儿双眼连线的中点作为xy坐标系的原点,然后测定眉头、眉中央、眉稍、鼻孔外侧、眼内侧、外侧、眼上端、下端、口上端、下端、内侧端、外侧端的坐标。

  首先,人类的基本感情,包括“喜”、“怒”、“悲”、“恐”、“惊”五个要素。

  拿婴儿来说,各种感情都有独特的表情特征,例如“喜时嘴角向上”、“怒时嘴巴变宽”、“悲时嘴角向下”、“恐时眉稍向下”、“惊时眼睛的纵向宽度变大”(育儿经验丰富的母亲,可以通过宝宝的眉毛、眼睛、嘴巴等器官的细微变化,推测到宝宝的感情变化)。

  ◎表情+哭声+状况

  也许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人应该把内心的感情表现在表面上”,但是,当我们走向成年,步入社会生活后,却学会了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尤其是日本人,更善于隐藏真实感情。

  关于这一点,宝宝却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高兴的时候就会满面笑容,悲伤、难过、发怒的时候,表情就不那么好看了,甚至会放声大哭出来。

  如下面的照片所示,宝宝“喜”的表情比较好判断,不过像“悲”、“怒”、“恐”、“惊”等消极的感情,单从表情上判断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此时就要结合前面“建议九”中所介绍的“哭声的特征”来进行综合判断。

  另外,周围的状况也是判断宝宝感受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比如,有陌生人靠近时宝宝会感到恐惧;妈妈不见了,宝宝会感到难过;突然听到很大的声音,宝宝会受到惊吓……

  ◎出生后4个月,宝宝就可以表现出5种基本感情

  经过测量宝宝脸上各个部位的准确坐标,然后研究不同表情下各个部位的位置变化,我发现,宝宝出生4个月后,便可以表现出“喜”、“怒”、“悲”、“恐”、“惊”这5种基本感情。而以往的说法是6个月大的婴儿才具备这种能力,我的研究使这一时间提前了两个月。

  也就是说,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具有了细腻的感情。不过,这些感情(表情)的正常发展,还需要大人的帮助,即感情是在互动中发展起来的。大人要充满爱心、温柔地对待宝宝,并正确理解宝宝所表达的感情,才能帮助宝宝的感情正常发展。

  在福利院、孤儿院中过集体生活的孩子们,有些无法正常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这被称为“设施病”40。现在,人们正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在福利院或孤儿院中,增加护理人员,一个大人不要照顾太多的孩子,这样分给每个孩子的关爱和时间就会多一些,从而可以帮助他们的感情正常发展。

  ◎交流是使宝宝感情正常发展的重要保证

  最近,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位母亲单手抱着宝宝给他喂奶,而另一只手却在忙着发手机短信,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宝宝出生4个月后,细腻的感情就已经开始萌芽,他们已经会用表情向父母传达这些表情,可是他们也希望获得父母的回应。如果得不到回应,他们就会认为这是无意义的举动,渐渐地丧失了正确表达感情的能力。

  所以,父母在抱宝宝的时候、给他们喂奶的时候、一起玩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看着他们的眼睛,对他们的表情有所回应,并用语言和表情与之交流,这样才能培养出感情丰富、善于表达的孩子。

  关键点:

  宝宝出生4个月后,便可以表现出“喜”、“怒”、“悲”、“恐”、“惊”这5种基本感情。父母和宝宝的交流,是使其感情正常发展的重要保证。

给孩子的牙齿套上“保护罩”   儿童意外的类型与处理原则   别让孩子逗引宠物,小心被咬

十万个为什么

  建议十二双向交流

  宝宝会设想对方的反应,

  如果对方的反应稍微出乎宝宝的意料,

  则会引起宝宝的兴趣,并使他们高兴。

宝宝为什么哭?

宝宝为什么哭?

  在前面一节中,我已经介绍了父母与宝宝交流的重要性,不过,有很多人肯定会说:“父母和宝宝之间的交流不可能是双向的。”他们的言外之意是:宝宝只会通过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无法读取对方的反应。

  宝宝出生的几个月间,还不会说话,人们容易认为他们只能被动接受大人的反应,也就是说大人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宝宝就接受什么样的反应,他们既读不懂大人的反应,也不会对这些反应做出选择。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宝宝出生2个月后,就会对母亲的某些反应有所期待,希望与大人之间进行双向的交流。

  ◎如果妈妈的反应慢了30秒,结果会怎样

  1985年,德国的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进行了如下实验。

  他们让2个月大的婴儿和他们的母亲分处两室,然后通过录像进行交流。用摄像机分别从正面拍摄母亲和婴儿的脸,然后再用显示器显示在对方面前,便形成一种非肉眼直接交流,而是通过显示器进行的交流。

  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是实时传送的,即使面前的不是真正的妈妈,而是显示器中的图像,但宝宝同样会对妈妈的脸感到安心,并笑着注视着显示器中的妈妈。

  但是,如果改变实时传送信号的方法,而是把妈妈的录像推迟30秒播放在宝宝面前,结果宝宝表现出难过的表情。妈妈延迟30秒的表情,不是宝宝当时所希望得到的反应,完全出乎宝宝的意料之外,他们感到被妈妈毫无理由地拒绝了,从而感到不安。

  接下来,宝宝面前的显示器中出现了妈妈侧着脸和别人说话的镜头,妈妈显示出对宝宝置之不理、毫无反应的态度。结果,宝宝变得面无表情了,但没显示出难过的样子。也许是因为他们感觉妈妈对自己没有反应,而感到无聊吧。可见,宝宝是可以看懂对方的反应的。

  ◎宝宝会设想对方的反应,并对稍微出乎意料的反应很感兴趣

  在宝宝与妈妈交流的过程中,宝宝会在一定程度上预想妈妈的反应,这好比往墙上投球,球会反弹回来,而我们会对球的反弹路线事先做出一定的预测。宝宝在预想妈妈反应的同时,也积极地期待着妈妈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如果“宝宝投出的球,被妈妈反弹回来”,那么宝宝将感到非常高兴。如果妈妈毫无理由地不做出任何反应,那么宝宝就会感到很无聊,甚至会感到难过。

  人在看电视的时候,只是单方面地接受电视中的信息。与此相比,宝宝更喜欢双向交流,他们先发出信息,然后设想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的反应稍微超出他们的预料,则会使宝宝非常兴奋。

  在哄宝宝玩耍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玩“变鬼脸”的游戏,我们先把脸蒙住,然后突然放开手,展现给宝宝不同的鬼脸。宝宝会猜测下一个鬼脸是什么,如果接下来出现一张宝宝没见过的鬼脸,宝宝就会非常高兴。

  有时,疲惫的母亲为了休息一下,可以让宝宝自己看一会电视。不过,即使电视中播放的是《幼儿教育节目》,也不宜让宝宝看得太久,而且宝宝也没有兴趣看太久,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交流更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关键点:

  宝宝把交流的“球”投向父母,然后猜测着“球”将从哪个方向弹回来。

  专栏

  认可的不可思议之处

  宝宝刚一生下来,就可以识别妈妈的脸

  刚出生的婴儿,对于人的脸是作为“脸”来认识的吗?对此,有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即使刚出生不到1分钟的婴儿,也可以识别人的“脸”。首先,科学家准备两种脸的画像,第一种是在脸的轮廓里简单地画出眼睛、眉毛、鼻子、嘴等器官,构成一张正常的人脸;第二种则是在脸的轮廓里没有五官的怪物。把这两种脸给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看,结果婴儿显然喜欢前者,并长时间注视前者。其次,科学家又准备了两种脸的画像,第一种还是上次实验中正常的人脸;第二种则是五官位置随意乱放的怪物脸。结果初生的婴儿还是喜欢前者。由此可见,在婴儿的意识中,只有具备五官,而且五官位置正确的脸,才是真正的脸(上述两个实验中,实验对象是刚出生9分钟的婴儿)。另外,新生儿和大人一样,居然也有“以貌取人”的一面,他们也喜欢有魅力的脸。科学家将有魅力的脸(根据大人的审美标准进行判断)与相对缺乏魅力的脸,同时给新生儿(出生后1~7天)看,结果他们看有魅力的脸的时间比较长。参加实验的新生儿平均只有两天大,而且,据说有的婴儿在出生几小时后,便能分辨出人脸的美丑,真是令人感到惊奇!对于视觉尚未发育完全的新生儿来说,居然能从各种形状中识别出人的脸,真可谓是一个奇迹!我认为,婴儿之所以一出生便具备这样的能力,是因为他们要在出生后识别出保护、养育自己的母亲,而且,还要根据母亲脸部表情的细微变化来读取母亲的感情。

给孩子的牙齿套上“保护罩”   儿童意外的类型与处理原则   别让孩子逗引宠物,小心被咬

十万个为什么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