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人还不听管教 学这几招

2017-12-06 17:50:13出处:其他作者:星妈厨房

我要分享

  这今天有个妈妈在后台问我一件事——

  自己的宝宝今年3岁,在去上幼儿园之前都是比较温顺的性格,有时候在小区里被小朋友抢了玩具也不会抢回来的那种。

  但是上周听老师说,宝宝最近经常在幼儿园打别的小朋友,回家我问他为什么打别的孩子的时候,他总是顾左右而言他,要不然就是干脆不回答。

  这位妈妈很苦扰,不知道应该怎么教育自己的宝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原本天使一样的宝宝竟然学会了打人,这让很多妈妈都很烦扰!面对动不动就打人、甚至咬人的宝宝,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婴儿期的小宝宝打人怎么办?

  首先我们先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对宝宝“打人”这件事情区别对待。一般情况下,婴儿期的宝宝打人是没有攻击性的。他们一般出于两点打人。

  原因一:他们用这些动作来表达对你的关注和爱

  对的,你没有听错。这是还不会说话的小宝宝在说爱你。有时候他一起床就会爬过来“啪啪啪”打你的脸,或者用力扯你的头发,这都是在表达对的情深意切的爱。(虽然我也明白你很痛苦,但请不要怪他哦~)

  原因二:他们觉得你的反应很有趣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这个时期的宝宝逐渐学会事物时间的因果关系。比如拍桌子就有声音,拍妈妈的脸,妈妈就会有某种反应。

  做法:

  当宝宝打人的时候,不要给予任何表情回应(这个时候即使是生气或痛苦的表情,宝宝也有可能觉得很好玩),或者把头扭到一边,家中其他人也不要大笑或做其他反应。

  所以如果你在他们打你的时候做出惊讶、发出笑声等反应,他们都有可能觉得有趣,下次再一次锲而不舍打你哦。

  原因三:他们有可能太兴奋了

  我们大人有时候会因为过于兴奋,变现得手舞足蹈。宝宝也同样有表达激动情绪的需求。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应该怎么表达出来,有时候就会出现了无意识下的打人表现。

  做法:

  如果宝宝继续拍打,轻握宝宝的手,再拿起一个玩具来转移他的注意力。我们家闺蜜按我说的方法做了,女儿打她脸的情况就明显减少了,现在已经几乎不会出现啦!同时向孩子示范认识情绪和表达情绪的方式。比如你可以示范,开心的时候可以一边说“太好了”,一边欢快地拍手。

  二、幼儿期宝宝“打人”怎么办?

  他们一般处于一下几点打人。

  原因一:“打人”是孩子缺乏人际交往技巧的表现

  一些宝宝“打人”是为了吸引其他小朋友关注的方式,只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开启互动,却采用了别人可能害怕或者厌烦的方式。比如,跑到别的小朋友身边拍他一下,然后笑着跑开,甚至在别人躲开后,又回来再拍一下,别的小朋友可能就会大哭起来。这下很多的父母就担心,自家娃会不会成为让别人家的娃“见而绕道”的熊孩子。

  与之相关的是,这样的孩子,通常也不太明白有时候别人打他是因为生气了,还以为那也是别人和他玩的方式,所以即使被别的小朋友打了很多次,还要黏上去和他们玩,或者以为打人是游戏的方式,也用打人的方式来和他人“互动”。这是旁边的大人就会误认为两个孩子打架了。

  这样的孩子可能平时外出和他人互动的机会不多,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也都是平和安静型的,孩子很少会看到激烈的场景和面部表情,所以不太理解其他小朋友生气的表情。

  做法:

  1. 找一些绘本和视频,结合孩子自己的交友实例,向孩子示范如何正确而友好地邀请别人和自己一起玩。对于学会说话的孩子们来说,使用语言是一个替代武力的好的建议。父母甚至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如果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不要打小朋友,可以说“让我玩玩你的玩具”。

  2. 找一些表情图片,和孩子一起看,并讨论哪些表情表示对方已经生气或不耐烦了,哪些表情表示对方很友好。

  3. 在家里就各种场景和孩子进行情境模拟练习,比如小朋友的玩具被别人抢走了,他的感受是怎样的,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小朋友的表情是怎样的。

  4. 在和小伙伴的互动实践中锻炼,妈妈观察并进行反馈式修正。

  原因二:对电视、电影人物、家庭成员的模仿

  1.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会经常模仿电视里他觉得有趣的行为。网上有家长说,孩子自从看了《某羊羊》后就喜欢拿着平底锅敲爸爸的脑袋(可怜的爸爸)。很明显,孩子的这种“打人”更多带有一种模仿的性质。

  2.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动手打宝宝,孩子便会模仿大人的做法,也动手打人。

  做法:

  1. 一些含有暴力情节的动画、电影不要常见给孩子观看。如果在日常中出现一两个这样的情节,可以做好引导,也不需要避之不及。

  2. 当孩子已经出现模仿暴力行为时,应坚定地阻止他,并平静而坚定地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妈妈觉得这样不好玩!”如果孩子不停止,立即带孩子停止任何的游戏活动暂时脱离现场,再平静地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别人会痛,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带着孩子向被打的孩子道歉。

  3. 也可以通过故事及绘本让孩子明白打人是不对的,可以参考的儿童绘本有:《我不再打人啦》(小黄鸭习惯养成系列)、《小手不是用来打人的》、《牙齿不是用来咬人的》、《不打人》等。

  原因三:因为抢夺资源而打人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孩子逐渐长大,他们在和兄弟姐妹玩耍的时候,很可能因为一件玩具的所有而出现攻击性的打人现象。或者在幼儿园因为和其他小朋友争抢一个座位而打人。

  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孩子渐渐成熟,逐渐有了“物品所有权“的意识,渐渐有了“你我之分”,从这方面来讲,这是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感到高兴。

  但是就是“打人”,这个表现,我们确实应该及时教育,严肃对待。

  做法:

  1.正视打人的错误

  如果宝宝打人了,应立刻抓住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坚定地直视他的眼睛,让宝宝感到自己错了,等宝宝情绪平静后,再和他讲道理。

  不要当众责骂或批评,而应立即制止带孩子脱离现场。要严肃地告诉他打人是不可以的,父母要教会孩子正确表达情感的方法,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这时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请他还回来。

  需要注意的是,妈妈的言行一定要一,不可以一边打孩子一边说“不可以打人”,也不建议“孩子打人,就让他尝尝被打的滋味”。

  2.建立同理心

  虽说我们要严肃对待孩子打人的事情,但是严肃不代表要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的。不要过分强调打人,平静的对待孩子打人事情,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并且孩子徐汇换位思考,让孩子体验疼的感觉,体会到打人是疼的,你不喜欢别人这样对你,别人也不喜欢你这样对他。

  3.对于共同物品,要学会轮流

  从小的时候培养孩子的分享和轮流意识。如果他想要别人手中的玩具,我就手把手地教他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走到别的小朋友面前,说“换”,试着和其他小朋友换着玩。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教会孩子等待和轮流的概念。

  原因四:家庭关系

  不良的家庭环境容易导致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如父母婚姻不和、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父母有犯罪史等。

  家庭关系的不和谐还表现在,家庭关系的冷漠。孩子需要通过这种“攻击性行为”来再次获得父母的关注。

  在总是强迫孩子,并且给孩子太多限制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同样容易爆发攻击性行为。

  做法:

  1. 不要恐吓孩子,避免打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恐吓和打骂的方法对孩子的行为管理或许有一定效果,然而这是以牺牲孩子的安全感为代价的,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母的反叛也会越来越厉害,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甚至动手打父母。

  2. 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

  在你能接受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给孩子自由选择和自由发挥的机会,尊重孩子的想法,试着在了解孩子感觉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而不是一味强迫。

  比如,你问孩子:“你是想现在洗澡还是五分钟以后再洗?”孩子能感觉到他们自己做主的掌控感和快乐感,这个过程也是锻炼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做决定的机会。

  3. 二宝家庭应兼顾两个孩子的感受

  父母要避免忽略任何一个孩子的感受,既要考虑老大的感受,也不能矫枉过正,完全以老大为主,牺牲和老二的互动时间。建议创造机会,父母带着老大和老二一起玩,也分别给两个孩子独一无二的、各自分别和爸爸妈妈独处的亲子时光。

  4. 处理好夫妻关系

  一定要避免在孩子面前爆发剧烈的争吵甚至肢体冲突。如果孩子不可避免地目睹了,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为一件事有不同意见而争吵,并不是不爱对方了,也不是因为他的原因。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