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生长”太害人!你家宝宝是否存在这些另类饥饿?

2018-03-21 09:38:55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标签: 饥饿
我要分享

  无论是专职宝妈还是职业辣妈,一天中最重要最开心的莫过于看着宝宝吃饱喝足后的满足感与欣慰感。殊不知,衣食无忧的幸福表面下,还隐藏着各种“另类饥饿”,时时刻刻威胁着宝宝的生长发育。那么,宝宝到底经历着什么?real好奇有没有?赶紧来一探究竟吧!

  隐性饥饿:关键营养“青黄不接”

  隐性饥饿,顾名思义是一种隐蔽性的饥饿状态,是不容易被家长发现的一种营养不良。0-3岁的婴幼儿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对于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比一般成年人要高出许多。而宝宝的生理特点和饮食结构往往容易出现关键营养素的摄入不足,但又不会出现严重的疾病状态,宝宝容易出现身高和体重增长较缓慢、免疫力下降易生病,长久持续的隐性饥饿还会影响智力发育。在我国,隐性饥饿主要表现为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钙铁锌矿物质元素的缺乏。其中,钙铁锌尚能从日常饮食中弥补一二,但宝宝成长发育的关键营养素——维生素AD的补充情况却着实令人堪忧。维生素D是全球性的缺乏问题,而维生素A的缺乏不得不提到我国的国情了。我国是维生素A中度缺乏国家,部分地区更是重度缺乏,其中不乏北京、江苏等发达地区。

  “维生素A+维生素D”作为宝宝成长发育的“黄金营养素”,不仅能促进免疫系统发育,减少宝宝生病的几率,还是刺激骨骼发育、身高增长的“最佳拍档”。然而,天然食物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含量很低,加上婴幼儿的饮食结构比较单一,难以补充足量,导致婴幼儿体内维生素AD普遍不足。对此,我国医生、专家都建议宝宝从出生起额外补充维生素AD,常见方法是每天1粒维生素AD滴剂(伊可新),至少坚持到3岁。当然,让宝宝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很重要,日常饮食应保证谷类、蔬菜、水果、肉奶蛋等充分均衡地摄入。

  皮肤饥饿:长期缺乏“肌肤之亲”

  “皮肤饥饿”的说法起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哈特,他认为动物与人都存在着皮肤饥饿的问题,小宝宝尤为突出。幼年时期双亲的抚爱,不仅对身体发育、皮肤健康以及由触觉所带动的整个感知能力的提升都起着促进作用,在心理健康的发育方面也尤为重要。患有皮肤饥饿症的孩子,往往性情较抑郁、孤僻,极度缺乏安全感。比如欧美等国的儿童中近年来流行精神饥饿症,表现为动作迟缓、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平均身高低于同龄健康儿童等,就是缺乏父母肌肤之亲的结果。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对此一无所知,还将其归为性格内向、孤僻,以至影响孩子一生。

  事实上,消除皮肤饥饿并非难事,父母的亲吻、抚摸、拥抱就是最好的良药。处于快节奏生活的新时代父母,应学会平衡工作和家庭,工作之余也别忘了与孩子多接触,如一边用手抚摩其头、背、颈、前臂、手掌等部位,一边讲故事、欣赏音乐、看电视,既能促进宝宝生长发育,又能促进安全感和亲密关系的建立。

  语言饥饿:试听刺激“供不应求”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研究证明,智力发展首先是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是进行思维、反映思想、表达情感、纪录思维成果的工具。一方面,宝宝通过语言表达内心想法,感受外面的世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通过语言来认识某些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将直觉形象思维向抽象概括思维不断进化。另一方面,宝宝自我意识的形成离不开语言的帮助,如果宝宝早期语言发展受到阻碍,也会影响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

  一般而言,2-3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一阶段他们的语言需求得不到满足,产生了语言饥饿,对日后语言和智力发育都会造成难以预计的损害。即便是在2岁之前,语言感知神经系统训练也不能忽视,除了让孩子多听各种声音之外,父母应不失时机、多与宝宝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声音的刺激锻炼语言听觉能力。

  想要宝宝赢在起跑线,“饥饿生长”不能有哦!各位家长们可一定要睁大双眼,小心误入歧途!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