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女孩将母亲勒死,留学生对母亲连砍数刀,亲子悲剧只因管得太严吗?

2020-06-11 16:12:17出处:PCbaby作者:快乐妈咪

我要分享

  最近,山东青岛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命案。

  16岁女孩,将自己的律师妈妈,用丝带活活勒死!

  案件一出,就连民警都震惊了。

01

要星星不给月亮的妈妈,怎么成了女儿的仇人?

16岁女孩将母亲勒死,留学生对母亲连砍数刀,亲子悲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案件里的母亲张灵(化名),是一个单身母亲,对女儿卜怡(化名)可谓是倾注了全身心的爱。她一人养家,也要送女儿去一年学费三四万的私立中学,为了女儿,离婚十几年了也不考虑再婚。

  这样爱女儿的张灵,为什么卜怡还能下此狠手,勒死母亲呢?

  据卜怡自己说,是因为没考好怕被责备。

  一语顿时激起千层浪,一个爱女如命的母亲,到底给女儿带来的是“爱”还是“唉”?

  据知情人士则透露,2人在疫情期间关系变得很糟,张灵不仅骂过卜怡,还动过手。

  连小区周边做生意的人都说,看着女孩越来越不快乐了。

  张灵的律师朋友说,张灵可能有些职业病,会比较强势,会不饶人的发动攻击。

  甚至,张灵还曾因为卜怡和一个男生关系好,就直接去学校干涉。虽然没说是怎样的一个尴尬结果,但可以想象,这对卜怡来说,一定是羞愤的、煎熬的。

  也许经张灵这么一出,一段纯洁美好的感情就此结束,同学们也会对卜怡敬而远之,卜怡在学校可能再难有交心朋友。但,张灵只管去干涉,并没管卜怡会承担怎样的后果。

16岁女孩将母亲勒死,留学生对母亲连砍数刀,亲子悲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看到这,很多网友把张灵视作是那种对孩子管得很严的“虎妈”,认为是张灵的教育太严苛,对卜怡的学习看得太重。还有人说张灵是律师,很要强,自然对卜怡的要求也高。

  乐妈不完全同意。

  诚然我们身边处处可以看到那些对孩子严管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看得比天高的父母,但不是张灵这样的。

  张灵在2014年1月2日,卜怡过生日时写的朋友圈“感谢女儿十年来不离不弃的陪伴和对我的历练。”

  什么样的情况,一个妈妈会感谢女儿“不离不弃的陪伴”呢?

  张灵很早就离婚了,而且跟前夫关系并不好,甚至前夫连抚养费都不出。为了女儿,张灵不考虑再婚,守着女儿相依为命,为女儿摘星星给月亮,然后,她感谢的不是女儿的懂事乖巧,不是贴心,而是“不离不弃”。

16岁女孩将母亲勒死,留学生对母亲连砍数刀,亲子悲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再看今年三八节,张灵写给卜怡的一首诗:

  “女儿,你可曾知道,你一直一直是我心中蓝色的忧伤,掬你于口中怕热度焐伤了初春的嫩芽,捧你于手中怕温度融化了初冬的雪绒花;你的笑靥,曾给我月光下的遐想,你的蹙眉,曾给我雨中丁香的愁结,我一直一直以为有缺口的爱虽不完美,却想在不完美中爱到极致;女儿,看着我,别给我你的背影,你小小的背影,让我忧伤的心又变成冰凉的石头。”

  这份母爱,浓烈得已经有些异样。

  如果把女儿这个称呼换成张灵的爱人,似乎也完全没有违和。

  尤其是最后一句,“别给我你的背影”,说明卜怡是对张灵的爱有所不适的,也许卜怡承受不住母亲这样的强势或者太多的爱,曾经也想逃避过、反抗过,但是,没有结果。

  对张灵来说,卜怡就是天,就是命,而且不允许卜怡不去接受,这样的母爱,已然炽热到明显生出了控制欲和占有欲。

  如果一个人的生活重心完全在你身上,一切都围着你转,这样的爱,这样的压力,别说是16岁的高中女孩卜怡,一个成年人也承受不了。

  可惜,卜怡没有找到和张灵和解的方案,而是选择了悲剧收场。

16岁女孩将母亲勒死,留学生对母亲连砍数刀,亲子悲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2

父母的爱,也不总是纯粹

  其实,张灵卜怡这样的悲剧,已经发生多起了。

  曾经,一位留学生回国,在机场看到等待自己的妈妈,突然抽出水果刀,对着母亲连刺数刀,母亲当场倒地身亡。

  被问杀母动机,他说:从小母亲就过度关爱他,要掌管他的一切,让他永远长不大,他以为到国外留学就可以逃离,没想到母亲追到了国外。

  这样的他,没有朋友,而且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和轻视,他再也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只能选择毁灭。

  女研究生杨元元也是其中一个悲剧。

  在她母亲的控制、干涉下,30岁的她都没有谈过一次恋爱,去读研究生还被母亲追着同住。

  最终,她再也承受不了这样和母亲的“共生”生活,选择了了断。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看得格外重要。

16岁女孩将母亲勒死,留学生对母亲连砍数刀,亲子悲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俗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很多父母育儿的写照。他们可以妥协、牺牲自己的一切,就为了孩子要好。

  他们称这是“父爱”、“母爱”,但只有孩子知道,这些爱,早就成了孩子人生的“障碍”。

  他们付出得越多,这份爱就越重,他们对孩子的占有欲就越强。

  如果是夫妻关系不和谐或者单亲的家庭里,这个占有欲还会再上升,直到掺杂着对“缺失的爱人”的占有和期望。

03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物

  去年的热剧《小欢喜》里,陶虹饰演的宋倩和女儿英子的关系,就是这类。

  宋倩一个人养大英子,确实吃了很多苦,但是随着她吃的苦越多,她对英子的控制和占有就越强。直到英子爆发和她吵架,说她的爱,给自己的压力太大。

  宋倩也崩溃了,这段哭诉,让很多观众对宋倩,又恨又怜。

  但是,你发现没有,这段话,换成是宋倩对前夫说的,也完全合理。

  陶虹在采访的时候,也是这样理解宋倩这个角色的:宋倩给英子的不只是母爱,还有宋倩对丈夫的爱,所以宋倩渴望得到的回报,不只有孩子对妈妈的回应,还有本该是丈夫要给的那份“缺失的爱”。

  很多人关注,为什么会一而再发生卜怡、杨元元那样的悲剧,可以怎么避免?

16岁女孩将母亲勒死,留学生对母亲连砍数刀,亲子悲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有人说是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需要加强心理挫折教育;

  有人说是家长太物化孩子,把孩子视为私有产物,所以管得太严;

  还有人说是当代社会压力太大,焦虑太多……

  却少有人关注到父母对孩子抱以“对恋人的爱意”以及占有欲。

  时至今日,依然很多人认为,如果自己的夫妻感情不和顺,生个孩子就能产生以及寄托自己新的希望。

  要说怎么避免这样的悲剧再发生?

  父母们,请记得:孩子不是你的恋人,也不是你的私有,TA是一个独立的人。别再把多余的爱施加在他们身上了。

  最后,给每位父母推荐纪伯伦的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