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百万资产千万,却有很深的挫败感:父母焦虑,正在毁掉下一代

2020-12-09 16:41:12出处:PCbaby作者:快乐妈咪

我要分享

  前段时间,一本以新中产父母为代表的《上岸》出版后,迅速引发热议。

  书中,曝光了三位妈妈的育儿记录。

  她们中,很多是高知分子,年入百万、资产水平超千万,却在子女教育上体会到强烈的挫败感。

  其中,来自杭州的布丁妈妈,令我印象深刻。

  她从来没想过儿子布丁会成绩不好——

  往上数三代,布丁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985高材生;自己高考是浙江省文科前50名,老公是浙大的研究生。

  她也很自信——

  「每个人其实都有一个底线,在我们家就是,娃肯定能上985。」

  但是,与儿子“斗智斗勇”几年后,她开始怀疑:“他到底能不能上一个好大学,我还真的要打一个问号。”

  因为布丁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习上没有「自觉性」,全靠家长监督。

  有次,她出差一周,回来开始深深愧疚:“我一走,他一个周末又耽误了,他本来时间就很宝贵。”

  其实,布丁刚生下来时,妈妈的想法很简单:开开心心、身体健康,再学一点爱好特长。

  但是,因为她和布丁爸爸的朋友圈都很接近,眼看着其他朋友的孩子考上好学校,自家孩子成绩不好,不得不被分流。

  和周围人一比较,差距立显。

  如她所说:

  「比如说女孩子上班要有一个LV包,我就有一个LV包,我喜不喜欢LV根本无所谓,什么款式我也不在乎。

  人家都要上好的学校,那我的儿子也得上好学校。」

  特立独行是可以,但她不能忍受那种压力。

  深有同感。

  当了妈妈之后,我们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陪孩子成长的过程,堪称「全能妈妈诞生记」。

  孩子成长的每个年纪,妈妈都在担心:孩子吃饭不好会影响身体健康,半夜蹬被子会着凉,上了幼儿园被其他的小朋友欺负……

  担心之余,不免把自家孩子和其他孩子作比较;

  在各种比较之中,开始变得烦躁和焦虑。

  毕竟,别人有教练,有营养师,有规划师,是一家人出来竞争。

  自己的孩子孤零零一个人,怎么赢得了别人?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无数个中国家庭里。

  症结在哪?

年入百万资产千万,却有很深的挫败感:父母焦虑,正在

  01、家长焦虑,谁买单?

  网上看过一则新闻。浙江杭州,刘女士给自己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报了个跳绳班。

  一共9个课时,花费近1300元。只是学习跳绳,一节课要100多元。

  网友疑惑:过去,孩子玩着就能学会的跳绳,如今要报班才能学会吗?

  原来,学校的要求,一年级男生一分钟跳绳109个算优秀,女生则需完成跳绳117个。

  刘女士家的孩子,练了很长时间,最多才跳38个。与达标相去甚远。

  为了达到学校要求,也为了不让孩子落后,刘女士果断给孩子选择了补习班。

  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孩子还没开始上课,突然就无师自通了!

  戏剧性的反转,令人深思。

  难道,我们的孩子真不行吗?

   妈妈的出发点没有错,但她的焦虑令她做出了“超前”行为,而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

  日常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家长:孩子考试不及格,补课;孩子身高不理想,补药……

  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只为给孩子“天价”报补习班。

  不久前,优胜教育突然倒闭的消息,上了热搜。学校关门,员工被辞,学生交了钱没课上。有一个家长在接受采访时,几近崩溃。

  为了让孩子上辅导班,她把家里唯一的房子都卖了,从头到尾交了三四十万学费。

  接受采访时,她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张张收据和写着“随时退”的承诺书。

  这些曾经承载她全部希望的证据,现在却变成了烫手山芋,不知道还能不能要回来……

  因为,她背着家人卖房;现在,房子没了,有家没法回。

  还有一个家长,交了35万,她不停地说“35万够买一辆大汽车了”。

  的确,家长受损,值得同情;但是,这样的行为,却不值得。

  每个家长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果可能,他们恨不能直接把起跑线挪到终点线。

  于是,报补习班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然而,当我们停下来细细想一想,就会觉得哪里不对。

  给孩子花的钱,不过是给家长的心买了一份保险。它除了让父母焦虑,对孩子而言,真的有用吗?

年入百万资产千万,却有很深的挫败感:父母焦虑,正在

  02、焦虑,其实是把双刃剑

  之前,一位爸爸的「迷惑行为」令人啼笑皆非。爸爸下班回家,辅导孩子写作业。奈何,儿子写作业极其不认真;盛怒之下,爸爸决定带孩子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谁都想象不到——墓地。父亲本意是惩罚,没想到在他打电话的时候,孩子竟然「畏罪潜逃」。

  大半夜的,荒山野岭,爸爸急忙报警。

  好在,警察最后找到了孩子,平安无事;试想,如果孩子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为人父母,都希望竭尽所能给孩子一个美好未来,都希望孩子不要重蹈自己以前的覆辙。

  毕竟,生活的苦,自己吃过就可以。

  但现实是:

  抱有这样期待的父母,拼命逼孩子,推着孩子往前跑,不断加重学习任务。

  久而久之,父母神经紧绷,孩子高度戒备。

  闺蜜李文,为了女儿非常拼:为了能读到好学校,卖掉郊区三室一厅的房子,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40平方米的小房子。

  顺利进入理想学校,以为女儿会达到巅峰;却不曾想,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在班里成绩靠后,有时还排名倒数。

  孩子跟不上,李文压力大。

  她时常责备女儿,怪孩子不争气;女儿在学校受冷眼,回到家被戳脊梁骨。

  恶性循环后,孩子得了抑郁症,不得已休学在家。

  两败俱伤。

  马东说过一句话:

  中国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的焦虑「转移」给孩子。

  本来该大人承担的焦虑,被悉数转移到孩子身上,就成了灾难。

  孩子身上,其实承载不了那么多。

  他们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也有自己的生长周期,更有无法代替的纯真和阳光。

  多少家长,倾家荡产地把钱堆在孩子身上——

  这样的爱,是砒霜,不是蜜糖。

 年入百万资产千万,却有很深的挫败感:父母焦虑,正在

  03、最贵的补习班,是你的心房

  不久前,14岁的黄多多因为一张合照被网友热议。

  照片中,多多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美感。

  照片曝光后,各路褒贬,纷至沓来。黄磊的教育理念,再度被谈及。

  染发、打耳洞、穿Bra健身衣……随便拎出一条,都够我们争论上半天。

  若是自己孩子做出这样“出格”的行为,多少家长会抓狂也说不定。

  但是,黄磊选择“无视”:

  孩子不属于我,她们是我们的朋友,是独立的个体;

  父母应该像海绵一样去感受孩子的所思所想。

  多多年纪小的时候,他学会蹲下来跟她讲话;女儿成年后,他懂得保护女儿的秘密和想法,支持女儿早恋。

  ……

  正因为父亲如此,黄多多时而个性独立,时而文艺温婉,笑容永远都是那样的明媚如光。

  不禁想起邻居王梦。她与女儿的相处,和黄磊与多多一样,与其说是母女,不如说是朋友。

  王梦女儿7岁,性格开朗,上了小学后,跟班里的同学很容易就打成一片。

  一天,她去接女儿放学,看到门口好多补习班的招生广告。一位妈妈,在推销人员一番妙语连珠后,果断给孩子报了钢琴和美术。

  一边,她的儿子嘟着小嘴,一脸沮丧。

  她转身问女儿有没有兴趣,孩子摇摇头。没有勉强,她便带着女儿回家。

  回家后,她会先让女儿写作业;晚上,她会和孩子一起画画,读书,分享白天的快乐。

  几天前的月考中,女儿的成绩位列班级第一,年级第三。

  或许,每个父母都会为孩子不够优秀而焦虑,陷入自己认为对就是好的误区。

  爱孩子的初心没有错,可是也要找对方式方法。

  只有当父母和孩子真正坐下来,面对面,心贴心,彼此的爱意才会准确传递。

  在这漫漫人生道路上,虽然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有限,但是父母想给孩子的「爱」无限。

  给孩子最好的爱,是懂孩子说的,更懂他没说的。

  知他冷暖,懂他悲欢。

  正如《上岸》一书中,一位妈妈说的那样

  也许我们应该反思,把孩子变成流水线上精心打造出来的完美「产品」到底有没有必要。

  在名校面试官眼里,一个完美的产品,可能比不上一个有瑕疵的活生生人。

  希望父母给孩子预留一个「缓冲地带」,在他不成熟的时候稍安勿躁,在他偏离航向的时候及时匡正。

  让想说的话,真正抵达。

  让想给的爱,生根开花。

  共勉。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