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一个动作,致10岁男孩身亡!别再这样教孩子了,分分钟要命!

2021-01-26 10:24:30出处:PCbaby作者:快乐妈咪

我要分享

  最近,关于孩子安全教育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春节临近,关于寒假期间孩子出行的安全问题,也成了许多家长的忧心之处。

  前几天,就有这样一个让人痛心的新闻:

  在1月10日,一个10岁的小男孩,因为私自玩鞭炮而被炸身亡。

  那天,在宁夏银川某县城的小区里,居民们忽然听到了巨响,然后便看到弥漫的烟雾,和一位倒地的男孩。

  在场的目击者称,男孩蹲在窨井盖上,把点绕的鞭炮扔下去。

  鞭炮爆炸,男孩还来不及反应就被炸飞出2米多高,落到5米之外,最后不幸身亡。

  这个新闻一出,就在各大媒体门户引起了网友的讨论。许多家长都在愤怒,也在心疼。

  然而,心疼过后,不少家长开始思考:

  我们平时给自己孩子的安全教育,真的到位吗?

  我们对安全常识的了解,真的足够吗?

  显而易见,我们现如今给孩子的安全教育,肯定是不够的。你知道我国每年14岁儿童意外死亡人数有多少吗?

  答案是20万!

  说到安全教育,其实并不局限于像新闻里所说的“放鞭炮”这单单一件事,我们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包括了许多方面:交通出行安全、性教育、食品安全……

  如果家长掉以轻心,很容易酿成大祸!

自动保存_luowenna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对安全疏忽,是家长一辈子的遗憾

  每一个孩子的安全,家长都不能松懈半点。无独有偶。像孩子往井盖里扔鞭炮的新闻,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其实,别说是孩子,就是很多成年人,如果不出事,他们都不知道危险离自己有多近。

  记得有这样一个新闻:

  一个小学生在回家路上,因为急着回家所以想穿越围墙栅栏,然而头却被栅栏卡住了。最后消防员赶到,才将孩子救出。

  应该说孩子比较幸运,是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来人往,被发现了,被救下来。

  如果是在大晚上的,或者是人较少的地方,万一孩子没有被发现,或者遇到坏人,他是否还能“全身而退”呢?

  跟大人不一样,在孩子的世界,是充满好奇和探索的。他们还没有全局观,只看得到眼前,看不见「好奇」背后的「危险」。

  孩子的出行安全不容忽视。不管是孩子玩耍时扔鞭炮、还是放学路上钻栅栏,都延伸为孩子独自一人在外,都属于出行安全里的一部分。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交通事故已经是这些年危害孩子生命的“罪魁祸首”。

  看着这些动图上发生意外的那一瞬间,实在是令人悲痛!

  我们辛辛苦苦养育孩子,在家里疼得像宝一样,含在嘴里都怕化掉。可是当意外来临的时候,生命脆弱得就像一张白纸。

  倘若孩子出现一点闪失,毁掉的不仅是孩子的人生,还是整个家庭。家长除了陪在身边,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安全教育”。

  2、90%的安全教育,家长都犯了错

  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里,很多时候,“光说不做”是最常见的。

  曾经有相关教育机构做过调查,发现在100名家长里,有超过90%的父母给孩子的安全教育,都只有:

  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

  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这句话。然而,这句话才是最“害娃”的。不说像性教育、出行安全这些具体的教育,仅仅是对“陌生人”的定义,孩子就十分模糊。

  比如,在孩子眼里,陌生人是“对我很凶的人、说话声音很大的人”,但实际上,伤害孩子的不一定是凶神恶煞,很有可能的,是「人面兽心的熟人」。

  而一个更残忍的真相告诉我们:在儿童性侵案中,70%都是熟人作案。

  此外,家长给孩子错误的安全教育,还包括有行为上的“一刀切”。心理学上,家长的很多教育方法,可以称为“环境控制”:

  父母给孩子创造相对安全的环境,让孩子远离危险。

  但过度的环境控制和过度保护,长远来看,对孩子是有一定弊端:

  曾经,有这样的家长,害怕孩子太小容易受伤,就把剪刀、打火机、蜡烛这些容易引发意外危险的东西都藏起来,不给孩子接触。

  可是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失去对危险的认知,并且对这些“素未谋面”的危险充满好奇。

  后来,这个孩子因为看了《熊出没》的动画片,想模仿其中的情节,于是找到了一个打火机,点燃弟弟的衣服,最后弟弟因大面积烧伤,到医院进行整形治疗。

  孩子是天真的、好奇的,语言上如果用“别和陌生人说话”就以为可以避免危险,行为上如果光凭“一刀切”的方法就可以防止伤害,那真的是大错特错。

  家长的疏忽和不科学、不系统的安全教育,不仅让坏人有机可乘,也让孩子更容易陷入危险。

自动保存_luowenna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孩子的安全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做?

  看了这么多新闻,不禁感叹,孩子的安全教育是孩子成长种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如今寒假将近,春节将至,孩子的安全更加不容忽视!

  遗憾的是,很多家长本身就疏忽大意,认为没必要。在男孩往井盖里丢鞭炮的新闻里,很多网友的评论都是谴责家长:

  确实,在很多安全事故中,孩子受伤,最主要的原因不在别的,而在于家长没有看好孩子!

  如上文所说,很多家长只会在言语上、行为上禁止:“你不许这样”、“你不可以那样”。

  要知道,不要、不准这样的词,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去违反禁令。

  那么,怎样才能给孩子系统的安全教育呢?

  第一,从体验中学习。

  在德国的小孩早教班里,有这样一种教育设置:

  让小孩从高处向下跳。孩子从高处落到垫子上,感受摔下时对身体的冲击,能亲身体会这种高度带来的威胁、冲击带来的危险。

  根据德国的早教数据统计,这是预防孩子从高处跳下的最佳教育。而我国,还有过孩子模仿动画片而坠楼的新闻。

  人类最深信不疑的认知,大多都来源于自己的亲身体验。

  所以,安全的教育方法,是在我们能掌控的范围内,多模拟冒险场景,让孩子多体验多感知,这样他们才会知道什么是「危险」。

  第二,给予积极的、有耐心的日常引导。

  俗话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我们既然为人父母,就要有父母的样子,让孩子对许多“高压线”心存畏惧,给孩子做出正确的安全实践示范。

  很多熊孩子的父母,一贯地纵容孩子,打不敢用力,骂不敢抬嗓,这样只会纵容孩子越来越放肆。

  就像往井里扔鞭炮这种事,最突出的警示意义是给父母的:城区里早就禁止放鞭炮了,可是新闻里的孩子依然拿着鞭炮到小区里玩耍,这是父母最大的失职!

  网友们吐槽熊孩子的时候说得好,“你不教育孩子,以后总有人来帮你教育他们。”

  在孩子进行危险行为的试探的时候,父母应该耐心地劝说、引导,而不是纵容或者严令禁止。

  第三,语言教育上必须要清晰、正面。

  我们在日常进行引导时,语言一定要清晰且有意义。如果只是严厉呵斥,孩子可能只会一时服从,但下次照旧。

  所以在处理的时候,要注意言语的表达:

  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危害;

  可以一边示范一边沟通;

  如果孩子下次再犯,也不要心急,给孩子时间去记住。

  TED演讲人基弗尔·塔利曾说,让孩子接近、控制危险的事物,并从中获得实践体验,找到乐趣,才能让孩子获得处理危险、面对未来的机会。

  养育一个孩子,任重而道远。

  正如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的创建者马丁博士说的,“没有偶然的事故,只有可预防的伤害。”

  对爸妈来说,请做好监护人的最基本职责,培养孩子对未知危险的预见能力。这才是让他们健康幸福的方法。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