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们家很穷吗?”你错误的回答,可能让孩子一辈子抬不起头...

2021-02-22 17:53:46出处:PCbaby作者:快乐妈咪

我要分享

  最近一期《奇葩说》辩题:“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话题既扎心又真实。

  刘擎教授支持的正方认为:今天的社会,人人有手机,孩子什么都知道。与其回避,不如坦诚。

  蔡康永代表反方奇袭,有他的顾虑。

  人性更偏爱关注对自己负面的评价,也会因负面的评价导致负面情绪。

  我们无法控制“不富裕”会给孩子多少伤害。或许,回避比坦诚更合适孩子。

  傅首尔却说:怕孩子自卑就三缄其口。真实的自卑,好过虚假的自信。

  因为,父母不说,不代表孩子听不到。从外人嘴里说出来,可能出于嘲讽,会给孩子更大的伤害。

  与其让外界伤害孩子,不如父母用坦诚来保护他。孩子或许会自卑,但他最终会战胜自卑,活出自信。

  因此,如果父母用意,是让孩子接受现实,改变现状。那么,坦诚的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没什么不对。

  让孩子成为受益人还是受害者,不是家庭状况,而是父母态度。

自动保存_luowenna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喜欢隐瞒“家庭不富裕”,出于什么心态

  大V@大连老湿王博文曾分享一期视频,父母爱跟孩子灌输“咱家没有钱”,对孩子影响多大。

  孩子要钱买东西,父母就说:咱家条件哪像别人家,你心里没点数吗?家里哪有闲钱给你!

  家里做顿鱼,就跟孩子挑明:要不是你回来,我们哪舍得吃鱼。

  出去旅游,父母加一句:要不是你,我们哪舍得花这钱。

  父母喜欢哭穷,过分放大不富裕。其目的,不是告诉孩子事实,而是为了向孩子宣泄生活不满的负能量,进而教育和控制孩子。

  父母逻辑就是:家里没钱,你就不能提要求,挑三拣四,就要懂事、听话。家里没钱,还给你花钱,你就要懂得感恩、自足。

  长期以往,孩子确实“懂事”了,什么都不提,也不要。哭穷环境中的孩子,长大后两极进化。

  要么,花钱就有负罪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配。别人给一点小恩惠,就有满足感;

  要么,花钱没有节制,报复性消费,以此填补童年物质亏欠。

  这两种孩子,都是父母不正视“贫富”的受害者。

  还有种父母,明明家里不富裕,却爱“富养”孩子。

  《金牌调解》有一期,弟弟开店亏损,想靠赌博回本,结果欠债十几万。

  姐姐、妻子、父母轮番帮还债,但弟弟不反思教训,反而K歌,消费购物,一样不落。姐姐表达不满,弟弟还嫌她说话分贝高。

  现场调解师指出:弟弟开店赔了、赌博,都是自己选择,但又不懂承担错误。惹祸就两手一摊,让家人擦屁股。

  弟弟的今天,父母不是没责任。

  父母让弟弟看到真实家境,弟弟花钱还不掂量掂量吗?

  父母娇惯、庇护、处处维护弟弟自尊心,出事就兜底,弟弟自然长不大、任性。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就担心孩子矮人一头,常常隐瞒家境,不让孩子物质亏欠。这种做法,看起来既安慰父母“补偿心理”,又避免孩子自卑,但孩子会走向自负、啃老。

  一旦孩子把索取习惯化、合理化,孩子被养废,父母又遭罪。

  2、父母坦诚,孩子一定自卑吗?

  知乎网友讲述一个孩子故事。

  不富裕的家庭,未必养出不自信的孩子。

  这个女孩家境不好,父母是农民,母亲是环卫工人。

  她日常换洗的衣服只有两三件,虽然发旧,但干净整洁;她买不起流行的珠格格书包,背的是妈妈做的布包,但她能笑着介绍:这是我妈缝的,上面还绣了一朵花。

  如果不知晓她的家境,很多人看不出来她家不富裕。

  因为她学习成绩不错,待人处事落落大方。女同学聊明星、八卦,她也会跟着一起讨论。

  同学给她高档零食,她也欣然接受,还会回赠妈妈做的小吃食。

  更难得是,她会邀请同学去家里过生日。虽然那个家,是砖瓦搭的,即便白天也需要开灯。

  而面对一群家境好的同学,她的父母同样和善接待,没有丝毫窘迫。

  父母并没隐瞒家境,也没为清贫致歉。

  相反,父母对她说,咱家钱不多,但都是正当劳动所得。家里房子不大,但能遮风挡雨。

自动保存_luowenna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正是父母智慧地对孩子坦白了家境,也为孩子展示了,除了家境,我们与他人并无相差。孩子才坦然接受,因此不觉自卑。

  很多因家境而自卑的孩子,本质根源是,父母对生活的悲观否认,低人一等,孩子才被自卑感染。

  自卑的孩子,通病就是「敏感」。有时,未见得是别人在炫耀优越感,而是孩子看到他人这好那好,就自动产生自卑之心。又利用不合群、屏蔽、远离来保护自我。

  而自信的孩子,不是十全十美,而是敢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个不完美也许就是:我家的确不富裕。

  与其等着别人嘲笑出来,不如自己站出来。

  孩子没有了羞愧与软肋,人生才能坚不可摧。

  3、家境不富裕与自卑无关,与父母教育相连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的作者郑又慧曾写过她的故事。姐弟6人,各个是音乐教育高材生,这一切跟父母教养分不开。

  她们并非生在富裕家庭,相反却是清贫的普通之家。

  父母是台湾普通工薪层,随着姐弟相继出生,生活压力特别大。父母对家里日常开销精打细算,但对他们兴趣爱好从不吝啬。

  为了省钱,爸爸每天骑自行车接送他们学琴,无论路途多远,刮风下雨,从不迟到。

  没有自己的乐器,父母就陪孩子拿「纸键盘」练。妈妈把她们带到教会,一边帮大人伴奏,一边获得练琴机会。

  没钱买钢琴,妈妈就带孩子没事去琴行看看。最后,琴行老板被感动,决定贷款卖琴给他们。

  成长记忆中,妈妈下班打毛衣赚外快。爸爸兼课,卖肥皂、养乌骨鸡、养小鸟赚学费。

  清贫的日子,狭小的房间,没有电视剧、洗衣机。但家里常常有家庭音乐会,妈妈唱高音,爸爸担当指挥,他们的生活甜蜜、融洽。

  如今,姐弟6人都在各自领域取得成就。父母也退休了,享受天伦之乐。

  家里不富裕,日常开销可以缩水,但给孩子爱和支持不打折扣。父母在生活上吃点苦,但不要让孩子感受人生很苦。

  作为父母,我们如实生活,孩子自然能感受到真实家境。但孩子更会明白,金钱之外,我有爱自己的父母,轻松的家庭氛围,友爱的兄弟姐妹,以及自己的生存特长,能看到未来希望。

  那么,孩子哪里能滋生出自卑之心?

  所以说,家境不富裕跟孩子自卑没关系,跟父母对待孩子教育方式有关。不是我们不能跟孩子坦诚家境,而是我们有没有教会孩子,「逆境中成长」的能力。

  4、比起富裕家庭,父母的坦诚态度,更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泰国一则广告,儿子在婚礼上,对嘉宾说:我的父母全世界最差劲。

  儿子开始细数父母“罪状”。

  他的同学们都上钢琴课,而他的音乐课是在家唱卡拉OK。

  他的朋友都去了昂贵了培训中心,他的补习班却是隔壁邻居谭女士。

  他的朋友大卫去了佛罗里达州主题旅行,而他去了曼谷商场旁的游乐场。

  他没有豪华生日派对,也没有魔术表演。

  但他并不遗憾,因为他有一个精彩的童年。

  爸爸妈妈懂得很多,还是K歌高手。谭女士是老师,也是启蒙老师。她给了他学业方向,令他邂逅了他的未婚妻。

  虽然爸爸妈妈没为他庆祝过生日,但爸妈给了他最棒的生日礼物。

  家里不富裕,但父母从未忽视过他,一直为他童年想要的一切努力。

  正是父母给了孩子想要的一切,才让孩子长大后拥有了现在的一切。

  很多父母总觉得,孩子的自卑,是源于“家里没有”。

  但其实,孩子的自卑或自信,不取决家庭富裕,而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

  有时候,孩子真的“好糊弄”。

  音乐课可以变成家庭K课,弗洛里达主题旅行可以变成游乐场,豪华生日派对变魔术可以变成父母小把戏……孩子照样乐在其中。

  别再因“家里不富裕”就堵死孩子渴望,也不要孩子有需求,就否定孩子。比起家庭富裕与否,更能让孩子受益终生的,是父母的态度。

  因为孩子想要的,从来不是真实东西,而是能被父母看到的真实需求:认真的解答、坦诚的态度、平等的对话。

  只有父母态度越坦诚,孩子越能感受被认真对待。

  打败孩子自信的,不是家里金钱数量。能让孩子强大的,一直是孩子在父母心中分量。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