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热点

粽子的来历 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2012-08-31 15:44出处:pcbaby作者:chenyin 责任编辑:panyingxin

导读:v粽子是什么?粽子是中国的传统食物,历史悠久,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制作的。所以每年端午节都有吃粽子的习俗。那么粽子的来历究竟是什么呢?它是如何慢慢发展的呢?

粽子的来历 粽子 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

【冬至的由来】 【国庆节的由来】
【万圣节的由来】 【平安夜的由来】
【中元节的来历】 【光棍节的由来】
【元旦的由来】 【月饼的来历】
【圣诞节的由来】 【感恩节的由来】
【孔明灯的来历】 【春联的来历】
【压岁钱的来历】 【春节的来历】
【汤圆的来历】 【红领巾的来历】
【十二生肖的来历】 【情人节的来历】
【饺子的来历】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
【立夏的由来】 【植树节的由来】
【愚人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来历】
【元宵节的来历】 【父亲节的由来】
【粽子的来历】 【清明节的来历】
【重阳节的来历】 【教师节的来历】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2010年12月,江西德安县宋代古墓出土了两个实物粽子,据考证,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物粽。关于粽子的来历,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筒棕”,直到现在的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这种风俗也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粽子的来历和起源

  端午节祭祀先祖,其实是后人赋予的内容。古人对端午,其实有种种说法,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却说:“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桐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隗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因李时珍此种说法,故闻一多有 “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之说。

  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于是以讹传讹,相沿成俗。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 粽子并非源自祭奠屈原之死,它的起源说法很多。最让人信服的是“包烹”之说,就是50万年前发明用火熟食时,为了适口,用树叶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后剥叶而食,这虽不叫粽子,却已有粽子的雏形。经过40万年的春秋更迭,进入石烹时代,先人们已能在地上挖坑,坑中垫兽皮,再注水其中,投入烧烫的石子使水沸腾,煨煮用植物叶子包裹的原料,直至成熟,这就更像现在的粽子。 粽子的出现如本文开头所说,但一说用于祭祖;又说为了纪念屈原殉难,两说都有道理。

  粽子的来历和发展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称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 震远同湖州粽

  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想与妈妈一起讨论?点击进入新生儿论坛>>

申健 本期专家: 申健 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 何能让宝宝睡眠质量,这可能是摆在很多妈妈面前的一道难题……详细>>
5个月的小熊猫 生活有你更美 5个月的小熊猫 生活有你更美 昨天晚上梦到小熊猫已经长了一颗小牙,就在她的下额……详细>> 遇见海晴 明星达人483人关注
推荐欣赏